図書目録ニシオシシ資料番号:060005914

西尾市史 四

サブタイトル
近代
編著者名
西尾市史編纂委員会 編
出版者
西尾市
出版年月
1978年(昭和53年)8月
大きさ(縦×横)cm
22×
ページ
1689p
ISBN
NDC(分類)
215.5
請求記号
215.5/N86/4
保管場所
閉架一般
内容注記
非売品
昭和館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和書
目次

口絵


近代
第一 維新後の諸変革
一 維新の変革
(一)西尾藩の改革
(二)天領旗本領の処理
(三)世相のうつりかわり
二 愛知県の成立
(一)額田県とその施政
(二)愛知県の成立
(三)三新法以後
三 武士の行方
(一)秩録処分と武士の行方
(二)士族就産の諸策
(三)生産会社と回漕会社
(四)士族生産所の煉化石製造
(五)五盟舎の搾乳業
(六)士族教会
四 神仏分離紛争
(一)社名紛争
(二)大浜騒動と石川大嶺
五 郷学校から小学校へ
(一)郷学校と義校
(二)小学校
六 調整制度の発足
(一)農兵
(一)徴兵制度

第二 地方自治制成立のなかで
一 地方自治制度の成立
(一)町村会
(二)県会議員選挙
(三)市町村制と町村合併
(四)新郡県制
(五)国会議員
二 地租改正とその後
(一)壬申地券
(二)地租改正
(三)地租改正紛争
三 自由民権運動と私立英語学校
(一)三陽自由党の結成
(二)私立英語学校
(三)田代辰雄の義勇協話会
(四)自由党解党
(五)談話会
四 農村の姿
(一)村是調査
(二)村是紛争
(三)『西野町村々是』
五 新しい教育施設
(一)盍簪学校と秋山塾
(二)西尾幼稚園
(三)幡豆郡立農蚕学校
(四)裁縫場
六 日清日露戦争と協力体制
(一)日清戦争と後援体制
(二)日露戦争と協力体制
(三)軍隊の民家宿泊
七 文化団体の活動
(一)短歌集団と巣雲社
(二)俳句結社松韻社
(三)植物研究団体「山草会」
(四)私立図書館岩瀬文庫

第三 産業の歩み
一 農業施設と農業
(一)西城用水と北浜川
(二)農談会から郡農会へ
(三)農作物の変遷
二 伝統産業の消長
(一)杉浦木綿店の経営を中心として
(二)太田金屋の廃絶とその後の鋳物業
(三)老舗の味噌溜り業
(四)銘酒「雲の上」「宝菊」
(五)本願寺御用瓦以後の製瓦業
(六)雲母業の衰退
(七)最明流花火
(八)福地の植木
三 新興産業の興廃
(一)養蚕業の盛衰
(二)奥津製糸を中心として
(三)西尾茶
(四)中畑のガラ紡船
(五)平坂の煉瓦製造
(六)のりの養殖
(七)福地の梨
四 商業と商店街の推移
(一)明治期の商業
(二)西尾商店街の推移
(三)金融と金融機関
五 陸上と水上の交通
(一)運河の企画
(二)平坂港と参栄社
(三)川船の終焉
(四)信参鉄道の企画
(五)西尾鉄道の開通

第四 大正から昭和初期へ
一 大正文化の開花
(一)俳誌『キラヽ』
(二)俳誌『サクラ』
(三)俳誌『山鳩』
(四)俳誌『若竹』
(五)歌誌『雁来紅』と『試作』
(六)洋画団体黒潮会
二 米騒動の波及
三 大正昭和初期の農村
(一)農家の経営
(二)農家の生活
(三)不況下の共同農場
(四)経済更生運動
四 教育の動向
(一)女子中等教育の進展
(二)男子中等教育の充実
(三)幼児教育の公共化
(四)軍国主義への教育

第五 太平洋戦争下の生活
一 二つの生活記録
戦時下の生活記録
鶴ヶ崎町字務記録簿
服部又兵衛日記
二 配給と供出
配給制度
供出と献納
三 貯蓄の強制
婦人会貯蓄
国民貯蓄
国債債券
四 徴用と動員
徴用と動員
学徒勤労動員
五 空襲と防空
熾烈な空襲
市内の被害
六 満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
満蒙の開拓へ
七 疎開学童
学童集団疎開
市内の受け入れ
集団疎開生活
三河地震の惨害
疎開地を訪ねる
八 学校の日々
国民学校の成立
九 軍需工場
田口航空工業KK
昭和工機西尾工場
関東電気工業KK
日本ベアリング製造KK
一〇 陸海に散った人々
各地の戦死者
一一 生き残ったものの声
国民学校児童の声
勤労動員学徒の声
教師の声
商店主の声
農民の声
満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の声
出征兵士の声
原爆被爆者の声

図目次
表目次
編纂委員 編集委員
執筆担当

図書目録のお問い合わせ

資料の利用については4階 図書室のご利用にあたってをご覧ください。

担当:
図書情報部 図書係
電話番号:
03-3222-2573
FAX:
03-322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