図書カンブン シンショウ000068455

漢文新鈔

サブタイトル1~10
標準問題
編著者名
児島 献吉郎 編
出版者
光風館書店
出版年月
1927年(昭和2年)11月
大きさ(縦×横)cm
23×
ページ
3,22,193p
ISBN
NDC(分類)
827
請求記号
827/Ko39
保管場所
地下書庫和図書
内容注記
和書
目次

前篇
近古史談義
一 知時務之俊傑
二 二家用兵約略
三 右府用兵
四 右府之錄盡也
五 豐公爲人
六 豐公天
七 足以圖霸矣
八 東奧鎭撫
九 豁達大度
一〇 輔翼六尺之孤
一一 兵貴神速
一二 天下之亂何時定乎
一三 雨降地固
一四 臺德公美事
一五 寬永良臣
日本外史鈔
一 源平二氏
二 不學無術
三 不敢失臣節
四 自剪拔以資異姓
五 足以償父祖之罪
六 兵之勝敗在人不在器
七 天生斯人以匡經世道
八 囘天日於旣墜(一)
九 足以知中興之無成矣(二)
一〇 吾死天下悉歸足利氏(三)
一一 楠氏所以自任(四)
一二 南風不競(五)
一三 聽運於天勿尤人(一)
一四 緩急兩失機(二)
一五 報國之志百敗不挫
一六 務攪英雄之心(一)
一七 雲蒸龍變(二)
一八 奚異錐鑿山哉(三)
一九 出智慮所不及
二〇 非右府誰能再造王室哉
二一 太閤相貌
二二 吾志不可速成也
二三 扶弱而抗强(一)
二四 天下之事未可知也(二)
二五 我不已天下之權也邪
日本政記鈔
一 天錫勇智
二 國祚之隆
三 兵權在上
四 道一而已矣
五 民富則君富
六 不世之功也
七 國無士氣則亡
八 有功斯有報
九 豈非治邊之良醫歟
一〇 太平之世
一一 時有勢焉有機焉
一二 其爲氣一也
一三 民爲本
一四 蓋世之才
一五 鵞鳥欲搏必斂其翅
一六 恩與威而已
一七 兵有形有勢有機
一八 可擊之機
一九 人之感恩在其意
二〇 天下之至巧
言志四錄鈔
(言志錄)
一 至靈
二 實際學問
三 砥礪切磋
四 惜陰
五 學問不離日用
六 責善
七 理到之言
八 孔門之學
(言志後錄)
九 志氣無老少
一〇 斃而後已
一一 追思
一二 言語
一三 毋我負人
一四 急務實用事
一五 緩頬諭之
一六 苦樂
一八 貴賤各有分
一九 簡牘
(言志晩錄)
二〇 講說時
二一 海警
二二 功弊
二三 勸學
二四 順逆
二五 安其分
二六 誠之感應
(言志耋錄)
二七 爲學之初
二八 當自賴己
二九 誠意工夫
三〇 居敬之功
三一 恭敬遜讓
三二 天定而勝人
三三 簡默沈靜
三四 師友
三五 人之毀譽
三六 不愧於百工乎
三七 著書貽於後
三八 著書自樂
三九 自知本分
四〇 宜及時勉强
愼思錄鈔
一 學問思辯之功
二 聖門之懿訓
三 以爲善爲樂
四 養氣之工夫
五 須要聞道
六 恭默思道
七 人之性多偏
八 誰無過
九 責人之不善
一〇 庸人之毀譽
一一 致知之道
一二 所毀譽之常情
一三 本無意于求報
一四 不知孰甚焉
一五 反求諸己
一六 君子小人之所別
一七 所學逾進
一八 開明心智
一九 思之功與學相對
二〇 勤儉怠奢
二一 多言尤害事
二二 豈憂才行之不顯著乎
二三 得中爲至
二四 天地の道
二五 盤根錯節
二六 所以貴長生
二七 學貴以漸日進
二八 當以不忘始爲誡
二九 愼始之道
三〇 博聞廣覽在見識
 
後篇
蒙求鈔
一 孔明臥龍
二 匡衡鑿壁
三 子路負米
四 于公高門
五 不疑誣金
六 丁公遽戮
七 陵母伏劔
八 子罕辭寶
九 李廣成蹊
一〇 楊脩捷對
一一 董生下帷
一二 夏侯拾芥
一三 諸葛顧廬
一四 孔伋縕袍
一五 屈原漁父
一六 于木富義
一七 彥輔氷淸
一八 管仲隨馬
一九 陳寔遺盗
二〇 董遇三餘
二 十八史略鈔
一 握髪吐哺
二 吾道非邪
三 其猶龍乎
四 棄干城之將
五 知我者鮑子也
六 保障哉
七 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八 刎頸之交
九 毛遂自薦
一〇 先從隗始
一一 沐猴而冠
一二 能死刺我
一三 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一四 我何面目復見
一五 吾所以取天下
一六 多多益辯
一七 發縱指示者人也
一八 事在强勉
一九 社稷臣
二〇 矍鑠哉是翁
二一 識時務者在俊傑
二二 不效書生尋章摘句
二三 識治之良材
二四 以至誠治天下
二五 創業守勢
二六 善應變善守分文
二七 吾雖瘠天下肥矣
二八 人生如白駒過隙
二九 何近代法網之密邪
三〇 臣有論語一部
三一 使聖人之道復明於世
三二 如哭其親戚(一)
三三 自不妄語入(二)
三四 無所爲而爲者義也
三五 泰山北斗
三六 欲爲百姓哭邪
三七 吾學爲有用矣
三八 陛下於治道爲創始
三九 開國之元臣
四〇 留守丹心照汗靑
小學鈔
一 學則
二 人子之禮
三 父母之遺禮
四 忠可移於君
五 此眞可以居子矣
六 不以闇昧廢禮
七 虞芮之君爭曲
八 下等人也
九 馬援戒兄子
一〇 成立之難
一一 物盛則必𮕱
一二 分形連氣
一三 朋友主敬
一四 令名無窮
一五 以恕己之心恕人
一六 眞可謂大丈夫
一七 看得語孟切己
一八 久自得之
一九 讀書只怕尋思
二〇 汲黯何如人也
二一 此亦人子也
二二 未嘗疾言遽色
二三 當惜分陰
二四 少有大節
二五 治心養性
二六 擔然常有餘裕
二七 以至誠爲本
二八 由奢入劍難
二九 風俗廢弊
三〇 但順吾性而已
近思錄鈔
一 聖希天
二 學之道
三 自修其德
四 買櫝還珠
五 志道懇切
六 須量力有漸
七 不要近名
八 忠信進德
九 自然有德
一〇 君子不貴也
一一 心淸時少
一二 他山之石
一三 豈可自進以求於君
一四 出門而交
一五 美言蓋不足以形容
孟子鈔
一 何必曰利
二 以五十歩笑百歩(一)
三 王道之始也(二)
四 不王者未之有也(三)
五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六 盍反其本矣
七 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八 仁則榮不仁則辱
九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
一〇 四端(二)
一一 樂取於人以爲善
一二 天時不如地利(一)
一三 君子戰必勝矣(二)
一四 過則改之
一五 妾婦之道也(一)
一六 此之謂大丈夫(二)
一七 自求多福
一八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一九 仁人之安宅也
二〇 誠者天之道也
二一 事孰爲大
二二 水哉水哉
二三 君子所以異於人
二四 所謂不孝者五
二五 治則進亂則退(一)
二六 治亦進亂亦進(二)
二七 爾爲爾我爲我(三)
二八 可以仕而仕(四)
二九 是尙友也
三〇 舍生而取義者也(一)
三一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二)
三一 此之謂失其本心(三)
三三 求其放心而已矣
三四 心不若人則不知惡
三五 豈愛身不若桐梓哉
三六 人爵天爵
三七 舜發於畎畝之中(一)
三八 必先苦其心志(二)
三九 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三)
四〇 士窮不失義
四一 良能良知
四二 聞一善言見一善行
四三 君子有三樂
四四 居仁由義
四五 天下帶而道存焉
 
附載
練習問題
一 天下之至奇至美者(下岐蘇川記)
二 淸正赴江戶多率士卒(日本外史)
三 夫天下者祖先之天下也(文章軌範)
四 有樹環焉有泉懸(唐宋八家文)
五 嶽飛御士卒嚴而有恩(續通鑑綱目)
六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韓非子)
七 豐公秀吉嘗放鷹於野(近古史談)
八 天下何地無月何處無風(題赤壁圖後)
九 夫南面而聽天下(文章軌範)
一〇 文章麗矣言語工矣(唐宋八家文)
一一 龐涓行三日大喜(史記)
一二 今滁介於江淮之閒(唐宋八家文)
一三 義經幼孤從母逃匿(日本外史)
一四 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續文章軌範)
一五 南北朝時晉徵士陶潛字淵明潯陽人
一六 良醫知病人之死生(史記)
一七 夫天地之閒物各有主(文章軌範)
一八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大學)
一九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文章軌範)
二〇 正成族和田某請逆戰(日本外史)
二一 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史記)
二二 山陽先生爲人癯瘦(山陽先生行狀)
二三 豐太閤磊磊落落
二四 夫老人者以爲子房才有餘(文章軌範)
二五 蓋人不問貴賤苟能勉强其職事(忠益說)
二六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史記)
二七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文章軌範)
二八 天下不能强弱國家不能無盛衰(豐臣太閤論)
二九 孟子曰徐行後長者謂之弟(孟子)
三〇 送有老父母而辭之遠遊勉强者(送學生之東京序)
三一 治天下者定所尙(唐宋八家文)
三二 石昌言官兩制(唐宋八家文)
三三 窮居而閒處升高而望遠(文章軌範)
三四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史記)
三五 古者諫無官(文章軌範)
三六 餘足跡幾半海內(耶馬溪圖記)
三七 大抵上峽之舟皆候風挂帆(棧雲峽雨日記)
三八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文章軌範)
三九 菅原道眞歷事五朝(皇朝史略)
四〇 子厚前時少年勇於爲人(文章軌範)
四一 始伍子胥與申包胥爲交(史記)
四二 嗚呼士窮乃見節義(文章軌範)
四三 假令韓信學道謙遜不伐己功(史記)
四四 夫本於道德而達於知識(幼學綱要序)
四五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有所長(世範)
四六 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唐宋八家文)
四七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史記)
四八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論語)
四九 有德者必有言(論語)
五〇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續文章軌範)
五一 夫接於人無窮而使人善惑者事也(唐宋八家文)
五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文章軌範)
五三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敎條示龍場諸生)
五四 木在山馬在肆(古文眞寶後集)
五五 今國家閒假及是時般樂怠敖
五六 九日入棧道矣溪水自萬山中來(棧雲峽雨日記)
五七 惠文王嘗得楚和氏璧(十八史略)
五八 眇然小丈夫而已矣(題藺相如奉壁圖)
五九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孟子)
六〇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記)
六一 君子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爲人也仁義人也(文章軌範)
六二 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文章軌範)
六三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文章軌範)
六四 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勸學文)
六五 秦人恐喝諸侯求割地(十八史略)
六六 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論語)
六七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史記)
六八 夫勇悍趫捷重恥輕死(日本外史)
六九 淸盛曰淨海以𮕱老爲此擧(日本外史)
七〇 天地之閒至大至剛物莫能屈之(錦山神祠改建記)
七一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文章軌範)
七二 熊澤伯繼體貌豐肥(熊澤伯繼傳)
七三 一境靜寂人賴都絕(日光山行記)
七四 吾視馬之習于火者聞災卽嘶(習說)
七五 趙良見商君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七六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文章軌範)
七七 人之患莫急於饑寒(續文章軌範)
七八 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史記)
七九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中庸)
八〇 死而後已四字言簡而義廣(士規七則)
八一 秀吉失子悲哀累月心忽忽不樂(日本外史)
八二 士之能亨大名顯當世者(文章軌範)
八三 新田楠二公相繼戰沒(新田公祠堂記)
八四 悅於人之耳目而適於用(唐宋八家文)
八五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文章軌範)
八六 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孟子)
八七 燕之入齋聞盡邑人王蠋賢(史記)
八八 衆藝百工所以名于世者(鍛工助弘傳)
八九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文章軌範)
九〇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文章軌範)
九一 夫鳥俛而啄仰而四顧(文章軌範)
九二 天下之事譬如有物十焉(唐宋八家文)
九三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論語)
九四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論語)
九五 業精子勤荒于嬉(唐宋八家文)
九六 吾嘗終日而思矣(荀子)
九七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史記)
九八 二十八日豫早起疾呼曰晴矣(讀書餘滴)
九九 初蘇秦之燕貸百錢爲資(史記)
一〇〇 張釋之爲廷尉文帝嘗行出中渭橋(史記)
一〇一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文章軌範)
一〇二 孔子曰賢哉囘也(史記)
一〇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論語)
一〇四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文章軌範)
一〇五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文章軌範)
一〇六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唐宋八家文)
一〇七 木受繩則直金就蠣則利(荀子)
一〇八 迂叟平日讀書上師聖人(古文眞寶後集)
一〇九 司馬溫公曰光幼時弄靑胡桃(宋名臣言行錄)
一一〇 蕭何聞韓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史記)
一一一 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唐宋八家文)
一一二 昔者三代之民見危而授命(唐宋八家文)
一一三 秀吉召僧承兌讀册書(日本外史)
一一四 宗族駢植朝廷田園半於天下(日本外史)
一一五 夫三尺之童知死於忠孝者(幼學綱要序)
一一六 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我吾國(史記)
一一七 岳飛初隷宗澤澤奇之(宋史)
一一八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敎條示龍場諸生)
一一九 天地正大氣粹然鍾神州(和文天祥正氣歌)
一二〇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韓非子)
一二一 若夫暖衣飽食無所事事(忠益說)
一二二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唐宋八家文)
一二三 諸將問韓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史記)
一二四 知古之名將必出於奇然後能勝(唐宋八家文)
一二五 今陛下井有天下辯白黑而定一尊(史記)
一二六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中庸)
一二七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中庸)
一二八 夫道者無有高下遠近(唐宋八家文)
一二九 責善朋友之道(敎條示龍場諸生)
一三〇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文章軌範)
一三一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論語)
一三二 先生貌厚而氣完(唐宋八家分)
一三三 君子之事君委吏乘田不敢苟且(忠孝一本論)
一三四 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近思錄)
一三五 豫嘗求古仁人之心(文章軌範)
一三六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古文眞寶後集)
一三七 古之學者必有師(文章軌範)
一三八 外史氏曰餘嘗踰函嶺(日本外史)
一三九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孟子)
一四〇 同明相照同類相求(續文章軌範)
一四一 達觀宇內其稱華夏稱文明者(幼學綱要序)
一四二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文章軌範)
一四三 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司馬溫公家訓)
一四四 道雖邇不行不至(荀子)
一四五 其於仁義禮樂忠心孝悌(唐宋八家文)
一四六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靑取之於藍而靑於藍(荀子)
一四七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
一四八 駑馬可至千里耶曰可(題鞭駘錄)
一四九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殺(孟子)
一五〇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已(唐宋八家文)